胃肠外科

科室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导航 > 外科片区 > 胃肠外科 > 科室动态 > 正文

肠道外科机器人手术突破500台,外科技术向高精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发布日期:2021-07-22    作者:     来源:     点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用时90分钟,又一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直肠癌切除手术顺利完成。”近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中心手术室,肠道外科主任熊德海在连续完成7台高难度手术后,起身离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操作台。当助手告知“这是第500例机器人手术”时,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全国机器人手术量排行中名列前茅

 

2019年6月开展第一台机器人手术以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肠道外科树立“以微创引领技术、以微笑改善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把达芬奇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不断推向普适化、常规化。在全国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月排行榜上,肠道外科一直榜上有名并名列前茅。

谈到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用时,熊德海团队早已越过学习曲线,实现了平均用时80-120分钟,个别手术的最短用时仅70分钟,比传统腹腔镜用时的接近或缩短,是短时间内完成目前这个手术量的根本保证。截至2020年12月30日,刚好完成500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不仅成为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机器人手术的“排头兵”,在全国同类医院也遥遥领先。

 

多年来,“领军人物”熊德海带领团队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探索新技术,先后开展了超低位直肠癌极限保肛(ISR)技术、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TaTME)、经自然腔道消化道肿瘤取标本手术(NOSES)、腹腔镜疝修补术、单孔腹腔镜技术等国内领先外科手术,引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外科技术向高精尖和智能化方向迈进。

熊德海是“技术牛人”,也是“科普达人”。提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老百姓常常认为“是机器人在做手术”。熊德海表示,所谓的达芬奇机器人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的简称,是将太空遥控机器手臂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的一套外科手术辅助工具,其任何动作都依赖于外科专家的实时指令与精准操作,真正实施手术的还是医生。与传统腹腔镜相比,操作更精细,切除更精准,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因此,主刀医生的传统手术积淀、操作中的技术含量、玩转高科技的信心、坚持下去的毅力和心理耐力等综合因素至关重要。

医疗技术进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据了解,全国目前有近200台达芬奇机器人,而真正将机器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医院和学科还不多。“这或许与医院的重视度、医生的认识度、患者的接受度及社会的普及度有关。”熊德海说,人类已进入第四次科技革命的风口,每个人都应主动拥抱高科技,享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在目前的外科手术类型中,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可分为传统开刀、普通腹腔镜、智能化腹腔镜(机器人)三种,一次性手术费用大约按35%的比例呈梯级增长。但传统手术因创伤大、术中输血多、术后疼痛、切口感染率高、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高、恢复时间长等问题,不少患者或需第二次、第三次住院治疗,后期费用的增加与时间的浪费,往往得不偿失。

据介绍,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肠道外科自2019年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来,术中医护人员减少1-2个,吻合口漏发生率下降2.4%,血浆用量下降30%,输血量下降10%,平均住院日缩短3天。“机器人手术减少患者后期治疗费用,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力成本,实现了多赢局面,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手术方式。”熊德海说,粗劣落后、低价低质的治疗,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格格不入,随着机器人的普及,高效、精细、安全的智能医疗新时代已经到来。

熊德海最后表示,结直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获得及时、规范和科学的治疗。只要早检早诊早治,利用好高科技,本区域内的患者在家门口同样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疗服务,拥有更健康美好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