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专家

您的位置: 首页 > 名医专家 > 正文

用新技术造福库区百姓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李冠华


李冠华,主任医师。在三峡库区外科领域有着很高的造诣和名气,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PTA)、多发性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几乎每项技术都是库区首创,也达到了业界先进水平。

“医德为首、医道为本、创新为魂、行医为人”,李冠华行医30余年,一直把这16字奉为准则,也是他的成功法则。

医道为本,铺就名医之路

30余年来,他扎根临床,深入钻研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及血管外科等疾病的诊治技术,尤其在腔镜胃肠、甲状腺、疝手术及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0余年来,他一边积累临床经验,一边外出深造,如饥似渴地吸取医学前沿知识,掌握国内外先进诊疗技术。“除了勤学苦练,还要善于总结,方能实现技术升华和自我完善。”李冠华始终践行着这样的“医道”。30余年来,他主研的多项新技术获万州区卫生系统新技术奖,同时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论文荣获万州区卫生系统医学科技论文奖。他先后担任了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等学术职务,还被聘为川北医学院三峡临床学院教授。

创新为魂,保持领先优势

身为学术带头人,李冠华将“创新为魂”的理念贯穿于临床实践中。在他的主持下,胃/甲状腺/血管外科学术团队开展了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胸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人工血管移植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填补了渝东北片区的空白。

2015年12月29日,李冠华主刀成功开展了一例罕见高难度手术,用时仅350分钟。据同期日本媒体报道,该类型病例在日本顶级医院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37分钟。

2016年9月,他带领血管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渝东北首例多发性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TEVAR),再次提升了渝东北血管外科的诊治水平。患者家属感叹,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世界先进的治疗技术。”

近年来,随着一例又一例高难度、高风险手术的成功开展,胃/甲状腺/血管外科的学科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区域优势持续扩大,多项技术达到了世界级先进水平。

医德为首,永怀医者仁心

李冠华坚持“医德为首”的行医准则,他说:“行医不是简单的治病救人,还要用医者的仁心感化患者,实现医患心灵的共鸣。”

几年前,李冠华接诊了万州李河一位30多岁的患者。由于患者在建筑工地上高处坠落伤,导致脾脏破裂,若不及时抢救,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但患者和一同前来的工友都身无分文。面对无助的患者,李冠华毫不犹豫地为患者实施了脾切除手术,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患者出院时感激涕零:“危难见人心,您的恩情如同父母。”时至今日,患者还与李冠华保持着真诚的友谊。

2016年4月,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婆婆因患胃、结肠、直肠三处多发癌入院,李冠华接诊后,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颇费了一番周折:针对罕见的多发癌,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腹腔镜微创介入术,若不能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都存在较大的风险。勇于挑战的李冠华抱定决心:再次向高难技术发起进军。李冠华仅用了5小时成功手术,精湛的技术刷新了国内同类手术平均用时8小时的记录。为了争抢时间,手术中运用了许多先进仪器和昂贵耗材,必然增加费用,李冠华主动为老人减免了费用。据了解,倘若在国内同级三甲医院做同样的手术,费用会增加一倍。

悲天悯人,同情弱者,彰显了李冠华的仁医情怀。30余年来,只要经李冠华诊治过的病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好医生,真是世上少见!”

“为年轻医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为学科培养永不枯竭的技术骨干,是科主任义不容辞的使命。” 谈及学科建设,李冠华绘出了蓝图:巩固胃肠和血管外科的微创优势,将下肢动脉球囊支架成形术和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开展成常规手术,引进开展腹腔镜胃减容手术治疗肥胖症及糖尿病、纳米碳及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等项目,力争开展3D腹腔镜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使胃/甲状腺/血管外科成为重庆的技术标杆、国内的学术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