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 ) 一般指短疗程、分次剂量大的精确放射治疗模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肿瘤组织有准确的剂量照射,给予立体定向装置肿瘤组织较大的杀伤,同时又明显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并通过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可对肿瘤组织实施一次性大剂量致死照射,像手术一样“切除”肿瘤,故称之为“放射线刀”。SBRT的实现方式主要有EDGE, X-刀,y-刀,Cyber-刀等。
(专科技术设备-Elekta Infinity)
2、普通调强放疗:
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通过改变射野内的射线强度,使靶区内任何点都能达到理想的均匀剂量。通俗地讲,IMRT不仅从照射野的三维几何上还从三维的剂量体积上拟合肿瘤的形状,以最大限度地将剂量照射到肿瘤区域而使周围正常组织接受最小辐照剂量。
(专科技术设备-Elekta synergy)
(专科技术设备-SLSMENS)
3、基因检测指导下的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及化疗
肿瘤基因的二代测序是近些年发展并运用于肿瘤治疗的新技术,经过基因检测精准筛选肿瘤患者,给予合适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科室分子诊断专业团队对于临床的肿瘤患者外周血ctDNA或者肿瘤组织DNA的基因分析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癌症基因组大数据,给临床医生提供靶向药物的治疗候选方案及准确的化疗药物用药方案。
4、肿瘤的免疫治疗
肿瘤的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新型的实体瘤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重组TCR-T细胞疗法,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根本上改变了某些晚期癌症患者的结果。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的治疗方面,肿瘤科参与了药物的临床上市前的研究,并将已经上市的免疫治疗药物临床应用于多种实体肿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并积累丰富的经验。
5、MDT模式下的肿瘤个体化诊疗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以病人为中心,将多学科的诊治优势强强联合,让每个病人获得最合适治疗措施。“肺癌MDT团队”成为全国肺癌MDT专家委员会成员。且通过医院先进远程会诊协作平台可以和国内外知名肿瘤专家进行MDT或点对点远程会诊。科室每年为大量的患者提供了MDT讨论,为各期肺癌患者制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包括微创局部治疗(手术、立体放疗与介入消融)、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癌痛及心理治疗等。
6、肿瘤姑息综合治疗
姑息治疗是肿瘤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癌症治疗全过程,为病人和家属赢得最好的生活质量。科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晚期肿瘤姑息治疗(包括癌痛处理)方案。
7、癌痛规范化评估与治疗
1996年在渝东北片区最早开展癌性疼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的推广工作。参照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打造癌痛规范化病房。2018年在重庆市蔚蓝丝带评选活动获得“癌痛护理最佳科室”称号。科室选派骨干护士参加重庆市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班并取得相关资质。医护团队能熟练掌握癌痛筛查、评估、诊断、治疗及随访。
8、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ICC、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技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是目前国际上首选的可长期留置体内、完全植入皮下的闭合静脉输液装置。PICC技术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上技术因留置时间长、对静脉血管损伤小等优势,在肿瘤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科室严格遵守《静脉输液规范指南的要求》,积极开展植入式静脉港、PICC穿刺技术,避免化疗药物与外周静脉直接接触,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这已成为危重症患者和化疗患者长期静脉营养支持及用药的一条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静脉通路。
9、开展GCP工作,推进临床科研能力发展
作为国家级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具备承接国内及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能力,包括最新的分子靶向和化疗治疗研究,接轨国际先进水平,使部分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潜在的最有前景、最前沿的药物及治疗模式。近三年共参与GCP项目10余项,提高了科研能力,推进了学科发展。
10、胸腔热灌注治疗
胸腔热灌注(Intrapeural perfusion hyperthermia , IHP)是将大容量灌注液或是含有化疗药物的灌注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循环恒温灌注入患者胸腔内,并维持一定时间,通过热化疗的协同增敏和机械冲刷作用,杀灭和清除体腔内残留癌细胞及微小病灶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系统。
11、Ommaya囊脑室内注射治疗
通过神经外科手术的方式,在脑室内或者囊性肿瘤囊腔内置入Ommaya囊装置,该储液囊可以进行反复穿刺,通过穿刺储液囊抽吸囊液,安全快速地降低颅内压,逆转脑疝形成,肿瘤科医师可囊内注射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脑膜转移,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